【聯合報╱記者林思宇/新北市報導】 2012/08/16

 

基北區率先公布特色招生不考記憶題,要考「學習力」。學者李家同昨天直言,不考記憶力以後學生連孟子是誰都不知道、唐朝後面是哪個朝代也不知道,「這就奇怪了」。

 

他痛批教育部想要消滅建中,但官員口口聲聲說自己畢業哪個名校是自相矛盾,只有維持現狀最好。

 

新北市衛生局昨天邀李家同以「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為題演講,他說,台灣媒體只管美國卻不登非洲的新聞,每天也只注意藝人Makiyo這樣的新聞,這樣的國家絕無希望;他並批媒體大篇幅報導李宗瑞新聞「不值得」。

 

李 家同在演講中提到,免試升學要看品德,但問題是根本看不出來。他在演講後受訪時補充說明,如某校要招二四五人,結果只有四名學生來選填志願,質疑「現在早就已經免試入學,何必所有人都免試」。台灣也不是免試以後,就可培養出金牌奧運選手,或培養出像蘿琳(哈利波特作者)一樣有想像力的作家。

 

李家同說,政府官員總愛說自己畢業於名校,但其他人想進建中、北一女就罵得狗血噴頭,這是政府「自相矛盾」,把建中打倒只會造成災害。他說,家長們都希望孩子進好學校,「我如果有小孩也要他念建中」,但沒考上也不會去做傻事,「維持現狀有什麼不好?」

 

談到免試升學,李家同說比序項目如體適能、服務學習、志願序、會考等,最後大家都差不多,誰上建中、北一女要用抽籤決定,會鬧成世界大笑話;教育真正厲害的是要把後面的學生帶起來。

 

全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07330#ixzz23fcwE7uf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  

 

以上是李家同教授在昨日在演講中所提到的現象,雖然是針對免試升高中的討論,不過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因為這關乎到國家的未來。長久以來,我們東方的思維習慣以「等第」來區分學習的效果,並且習慣和他人競爭而不是和自己比較,所以只要這個思維邏輯不改變,不論教改怎麼改都會是失敗。

 

從過去的填鴨式的教育,我們的教育體系正逐步地演變,唯一不變的宗旨是「降低學習壓力」,而不變的結果總是「教改失敗」,原因無他,因為我們總是各持己見,為維護自身利益而做,改來改去,這十多年來壓力沒有減輕,反而因為朝令夕改導致社會成本過度消耗,因為我們仍然沒有改掉以「考試」為主軸的升學主義,還是相對地重視智育超過其他,至於「品格」也可以評比甚至給分數,這真是讓人無言以對。

 

沒 有人喜歡失敗的感覺,但我們更害怕不能跟別人「比」,競爭對於學習其實是良性,因為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但如何在競爭的過程中是健康的才是我們該關注的問 題。筆者是經歷高中聯招和大學聯考的「上一個世代」,或許我在學習過程中被「考試」這件事荼毒的很慘,但我們反過來省思卻發現這是一種相較之下較為單純的 方式,需要思考的是教學的方向,讓評量只是一個方式而不是學習的結果,因為學習不只是教室裡面,排排坐;教育不是製造業,無法複製;教育不只是老師教,更需要學生主動參與。

 

 資料來源:大專生涯發展協會http://www.e-yang.org.tw/files/14-1002-1952,r60-1.php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

arrow
arrow

    y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