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群體動物,由採集生活步入漁獵生活以後,其實就已開始利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貿易。由史前時代的貝殼到古早的金屬錢幣,再到現今的紙鈔、支票這些代替實體物品的「貨幣」,代表的都是同樣一件事:「資源的交換」。也因為發展出這個概念,所以人類社群才能「以有餘換不足」,換來整個種族的繁榮興盛(當然自工業革命以來幾百年發展過度了,因此危及到其他物種,這是另個議題,暫且在此按下不表)。簡單來說,在人類歷史的起初,這種所謂的「商業行為」早已是根深蒂固的存在。
人類是群體動物,由採集生活步入漁獵生活以後,其實就已開始利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貿易。由史前時代的貝殼到古早的金屬錢幣,再到現今的紙鈔、支票這些代替實體物品的「貨幣」,代表的都是同樣一件事:「資源的交換」。也因為發展出這個概念,所以人類社群才能「以有餘換不足」,換來整個種族的繁榮興盛(當然自工業革命以來幾百年發展過度了,因此危及到其他物種,這是另個議題,暫且在此按下不表)。簡單來說,在人類歷史的起初,這種所謂的「商業行為」早已是根深蒂固的存在。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徐國榮
在我一年級下學期接觸到了當年名為大專生企業人才培訓營,現為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機構,當時只是想聽看看,本來是為了一張30堂或60堂的研習證書,但這一聽下去就是4年的歷程,來到這裡其實是可以學習到不同領域的專長並充實自我的知識,藉由許多場的演講增廣見聞,讓我的人生注入新的活泉。
除此之外,我竟也從演講中開啟了我的人生轉捩點,在我大三時的某一場演講,講者是彭一昌老師,他正式打開了我的格局和視野,我被他那深入人心的演講深深所吸引,曾經我是一個不善於與人交談的人,也對社會脈絡與人際交往不甚了解,但自從那次演講後,我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也開拓了一項新的人生目標。
本文的上篇我們由歲末守歲發紅包的習俗,一路聊到現在人以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接著再進一步探討「數字」在現今社會佔了多麼決定性的影響,大家都已經習慣以「量化」的方式來衡量一切。但是包含父母對我們的愛,朋友間的交情,男女之情、甚至是學習成效、大學聯考的分數,真的可以用來判斷我們未來的人生嗎?
過度競爭的邏輯,往往出自不瞭解自身條件使然
2013年的最後幾天就在日曆上緩緩挪移過去了,無聲無息揭開2014的序幕。對於年輕的你,考完了期末考,就是為時一個月的寒假,在這段假期中也包含中國人最重要的新年。時值農曆的歲末時分,依照傳統習俗,全家人要圍爐相聚吃「年夜飯」、接著就是「守歲」:這個習俗原先是為了年長者祈福,年輕人必須保持清醒直至隔日,不管是打牌、打麻將、看電視、或是閒磕牙,總會撐到時鐘邁過12點的大年初一,人人才能夠上床就寢。
日益淡薄的情感聯繫,讓人們成為「形式化」的奴隸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沒有人能改變未來,唯有時間
不知道大家是否時常感受到,當你認真專注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一年又一年,恍然發現,時序年進入4月,回首這幾年中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與磨練、掙扎與痛苦也是不計其數,但是當你走過那一段路程,會發現你的付出總在某天得到回報,你現在的努力是在為未來做預備。
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上課,對一般大學生來說是個進修的好機會。
每一場短短兩小時的演講,即可汲取到老師們的豐富生命經驗或專業知識,而這些濃縮版的經歷,是看再多書都無法獲得的體會。
我最有印象的講師是黃文博老師,上課主題是:18~25 歲最重要的事。老師將這堂課的重點放在-畢業後一定要從事的事情為:創業或當業務人員-這跟我的認知是相符合的。
加入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不但充分利用了假日時間,也因此能從業界人士、名師身上增廣見聞並得以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同儕朋友,藉機提升自己並提早累積進入社會的競爭力。
我覺得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培養積極負責的人生態度,願意誠實面對自己並找到自己,這是一個很優質的環境,能從老師及其他學員身上借鏡,給自己向上的壓力和動力而得到自我成長。另外還有溝通表達能力,學習如何做好人際關係、建立人脈、怎麼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找到雙贏。當然,最最珍貴的是能因此及早體會社會競爭的現實和廣泛的吸收到就業市場及產業的資訊,這是一般人沒辦法接收到的。
收穫最多的一次演講是楊智為老師的「18~25歲最重要的10件事」,他告訴我們要:
上過了30餘堂的課程,每一次都可以從中習得一些書本上沒有提,老師也未曾教的人生智慧,老師在上課分享奮鬥的過程中,每次都寫下一兩句感動自己的話,一點一滴的累積,成了我人生中寶貴的資產,期盼有朝一日,或許正是因為老師課堂上的一句話,而點醒還在睡夢中的我。
30多堂課,每堂都有無可取代的特質,例如<不一樣的旅行-聖母峰歷險記>,高銘和老師,在一次被雪崩壓住的困境下,靠著意志力熬過那一夜,用登上聖母峰的親身經歷鼓舞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無論如何,一定要有撐下去的一口氣;<豐富生命的饗宴-音樂入門賞析>,鄭郁卿老師在課堂上讓我們聆聽了許多的古典音樂,那堂課中,就像是沉浸在古典優雅的音樂飄揚聲中來學習,陶醉在音符的跳耀間,潛移默化下漸漸地愛上了古典音樂的曼妙聲;< 彩色亮麗人生-時間管理高手 >,張永錫老師一開場,用超級瑪莉的音樂,在整個演講廳內又唱又跳的,讓氣氛活絡起來,使學員上課時更有活力;而在30多堂之中,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課是-鈕則勳老師主講,<個人公關搞什麼~打造人氣新天王>,運用幽默詼諧的鴨子滑水開場白方式,上課就像是在聽故事般,不但能吸引學員的目光,更可以打破上課沉悶僵硬的氣氛。
俗話說:「朋友是一生的資產」,人脈就是錢脈,在大學期間打好人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重要的課題,不過大學卻沒有一堂溝通訓練的課程,經常讓畢業生 到職場上不知所措,甚至面對朋友或是主管的詢問不知所云,不懂溝通就如同不曉得該如何和別人相處,交朋友需要溝通、和父母需要溝通,情人尤其需要溝通,鈕 老師這堂課,不僅讓我們懂得如何在演講中開場白、在話說不出口的情況下該如何破冰、運用肢體語言說一場動人的演說,還有如何在形象受損後緊急的彌補形象… 等等,這些課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能會影響到在別人眼中的形象,老師透過分享諸多在專長公關溝通能力上的經驗,藉由影像及畫面,直接 在腦海中建立正確的反應和行為,也建立正確的觀念,溝通目的不是改變別人的想法,而是互有退讓,且能相互尊重及理解對方的談話內容,那堂課結束,老師並在 書中題了一段文字鼓勵我:「俊豪兄弟,成長靠勇氣,有你才夠力」,溝通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以及交流,期許有一天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人公關。
還記得四年前上完民法課,一個陌生的身影走進教室飛快的講速度吸引住大家目光,滔滔不絕的介紹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此時我聽到一線希望,就是我能夠有機會和業界的老師們有所接觸而且能從他們身上學到精隨,這樣的訊息讓我感到興奮不已而我也就這樣成了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夥伴。
上了這麼多堂課後,其中有一位老師的課至今仍讓我難忘。問過ATC中的十個夥伴就有九個會推薦別人去上,而我在還沒上過老師的課前,對這個推從抱著十分懷疑的態度,原本以為只因為楊智為老師是創辦人,直到那天我也受過老師課堂洗禮後才了解。
還記得那天上的是「總經理的學習成長筆記」,一上課老師就丟了許多震撼彈而且要我們提出問題,就在老師不停的激勵下我舉起那雙顫抖不已的右手問:「想去嘗試,卻又害怕去嘗試該如何突破?」老師:「那你害怕什麼?」我:「害怕上台和大家說話。」老師:「那你上來!」就這樣我在台前與錯愕、緊張相處了十幾分鐘。等我下了台回到座位,湧上心來的卻不是鬆一口氣而是懊悔,因為我做的不夠好。老師說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成害怕失敗所以有很多是阻礙著我們成長,多練習就可以克服害怕,丟臉也許失去了面子,但卻也學到了經驗。
一開始剛接觸到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時,因為對於ATC不熟悉,再加上那時候有許多傳銷公司的消息出現,如安麗、歐麗曼事件等,害怕未來競爭力研習營是屬於這種性質的團體,但是,當我去聽由饒夢霞老師所演講的「人際關係中的情緒管理」與「兩性關係的經營-宅男宅女say bye bye」後,發現原來ATC是不是我所想的那樣,而是一個可以增加自己軟實力的地方,讓自己可以在職場上有了解與提升,為此我就進入了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
我這幾年來有聽過許多老師的演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由楊智為老師所演講的「領袖不是天生~未來領袖一定要知道的事」,當時我正在猶豫要報考研究所還是直接進入職場時,楊智為老師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可以下定決心去報考研究所,再加上我第一次上台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我非常的緊張,只不過平時有觀察過志工伙伴們是如何站在台上應對,加上有聽過羅懿芬老師所演講的「自信演說,自在表達~讓你站在台上侃侃而談」,所以講得還算不錯,後來我思索整個上台的過程,發現我緊張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沒準備(被臨時點起來發言,當然沒準備)、第二:害怕出糗、第三:沒經驗,後來當我聽過韓瑞信老師所演講的「形象行銷.魅力表達」後,我聽到老師的方法讓我收穫良多,第一:沒準備,解決方法:那就事前多做準備,第二:害怕出糗,解決方法:就讓他出糗,不用害怕,出糗沒什麼,第三:沒經驗,解決方法:多上台累積經驗,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再加上平時對於如何介紹自己學校有準備,所以當我在韓瑞信老師問說:「誰可以上來發表一下自己的學校?」時,就義不容辭的舉手上台發表,結果發現,第二次所講比第一次好太多太多了。
第一次接觸ATC時,是我剛上大一的時候,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我大學想要做哪些事,也不知道想要學哪些東西,只是想著上大學,認真念個書,拿個文憑,對於未來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期許與計畫,直到聽了ATC的說明,讓我有股衝動,我想要學習,並不只是課本上的理論或公式,而是對我的未來有所幫助,且是在課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
而那時最讓我感動的一堂課,就是我上的第一堂課,那堂課的主題是:「做人更要成功」,而那堂課的老師,也是這個計畫的創辦人,「楊智為」老師,在那堂課中,我聽到、也學到許多我所不知,亦或是我知道但卻忽略的事物,我到現在一直記得這兩句話:「做人第一件事就事先替別人想並且主動」、「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家事和關心家人」。對我來說這兩句話影響我很深,在學校我們是學知識,但是在社會,我們是在學做人。
剛上大學的時候,總是會對未來有些懵懂,不知道未來自己做什麼,當時沒有人生目標還對未來有點畏懼,很剛好的在大一的時候有學長姐在班上為我們宣傳關於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聽完當時精闢的演說之後,心中頓時燃起了熱情,為了要改變自己並且對人生有不一樣的規劃,於是我報名參加了。
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演講的時候,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熱情有活力的志工了吧!一進到大廳他們都面帶微笑的跟學員問好,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這種感覺給人很好、很溫暖,為了要改變自己,但是考量到時間還有距離的問題,沒有報名參加志工甄選,於是我參加了學校的服務性社團。有人說服務性質的社團是最累人的,但是也是學習最多東西的。秉持著信念,我也要變成像志工一樣的人,發揮愛心、待人親切、熱情有活力。
踏入學院,聽到第一場演講是楊智為老師的演講,他是我在大學的啟蒙老師也是影響我最深的人。當時大一懵懂無知的我,在老師「打造個人優勢品牌」課程裡,「要做就做第一名,做第二名、第三名會被人家忘記」這句話深深植入我心。學生的本分就是不翹課、準時交作業、考試要及格,於是我秉持這樣的態度,我告訴自己,這樣還不夠,這樣與其他大學生並沒有什麼不同,我想要做到最好,我要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自己,終於我做到了第一名,也拿到優渥的獎學金,這讓我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成為我繼續向前邁進的動力與信心。如今,大三的我還是把這句話放在腦海裡,時時提醒自己,要更有所進步。
另外,老師也提到,多閱讀雜誌,多看成功人士的傳記,這樣你會從那些成功的人身上對他產生崇拜,會想讓自己跟他一樣,如此才會找到自己成功的位置。以前的我,沒有很喜歡看書,也很少去逛書局,直到有一天,聽到老師的這番話,讓我茅塞頓開,下課後我就去誠品買了天下、遠見的雜誌,閱讀之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讓我認識沈芯菱,她是一位青年公益家,讓我知道與我同年齡的人,她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散播心中的愛與光芒去關懷弱勢,從她身上,我看到想做就去做,不要因為自己的年齡與身分而澆熄理想;也讓我認識Jaent(謝怡芬),她是旅遊節目主持人,看到她的故事、節目、對工作的熱愛與她盡情享受生命賦予的各種體驗,讓我想和她一樣,學習如何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充滿熱情並持之以恆,學習用積極正向熱觀的態度來迎接人生,學習如何把工作與生活結合,享受旅行所帶來的精彩。原來,閱讀雜誌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考與想法,讓我內心充滿熱血、好奇,激發我強大的學習心,更讓我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與定位。
很謝謝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提供這樣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聆聽到不同領域的傑出人士分享他們的經驗,使我們受益良多,也許是因為我本身就讀的學校在東部的關係,因此只有寒暑假可以來聽講座,便格外珍惜每一次的學習與成長,學習不在乎長短,而是當下有沒有專注地聆聽進腦中,而不是右耳進左耳出 ,並從演講者身上學習成功的方式,以他們錯誤中的經驗為借鏡,讓自己少走一點冤枉路,對自己抱持永遠的信心,相信不久後也可以在自己的領域中發光發熱!
印象最深刻的是蔡壬蒲老師的《競逐未來!~ 解析兩岸青年職涯競爭力》這堂課,老師清楚明瞭的告訴我們兩岸青年的優勢與劣勢,並希望我們不要妄自菲薄,對未來要充滿希望,我們認真程度雖然比不上對岸,但創造力以及想像力卻是他們力所不及的。但同時老師也戒慎恐懼的說,專業程度不要說他們大學生甚至可能高中生都比我們該領域要學的多學的廣,聽在耳裡才知道原來大學四年真的虛度光陰甚多,未來可要好好加強自己能力一番阿。